坐骨神經 痛的症狀及病因
坐骨神經 痛
坐骨神經痛是一種 坐骨神經 被 壓迫 後造成的「症狀」,是用來描述其引致下背、以至 腿部 痛楚 症狀的通俗名稱,並非一種疾病。很多人以為坐骨神經痛就是坐骨 神經病變 造成,其實,神經根的病變才是最常見的痛源。一般在發病的前期,只是會偶爾的感覺 下肢 短暫 疼痛,慢慢地痛覺會擴大和延伸,從腰部到臀部甚至是大腿。痛感也會從 間歇性 的疼痛轉為 持續性 的 疼痛。
坐骨神經痛 多數影響「單側」的臀部及腿部,僅有少數人是兩側一起來。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程度或感覺的痛,有的是輕微痛,有的是 刺痛,亦有的是痛帶有 燒灼感,甚至是難以描述、無法以痛來形容的極之不舒服。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會有肛門周圍麻痺,產生 排尿障礙 什至 失禁。
坐骨神經 痛的主要症狀
- 感官神經受壓或發炎:
- 下半身至腿部像有一條橡筋被硬拉的感覺
- 腰痛、下背痛
- 臀部、腿部或大腿內側感到疼痛、麻痺,在坐下或翹腳時尤其明顯
- 有針刺、麻痺或觸電般的燒灼感延伸至整條腿
- 持續的一側臀部痛
- 足部對觸摸的感覺遲鈍
- 嚴重者的神經痛症加劇或漫延至:腳背或腳掌,甚至乎會去到腹鼓溝、下陰、肛門附近等等的其他身體部位
這些症狀,在患者長時間站立、步行、久坐、咳嗽、打噴嚏、舉重物、甚至用力大小便或笑的時候,令神經線受壓加劇、痛楚更為嚴重。\
- 運動神經受壓:
- 腿部肌肉麻痺無力,影響步行
- 突然有陣快速竄過的痛而站不起身
- 疼痛導致步行困難、亦難以坐下
- 當疼痛及麻痺感加劇時,無法向前彎腰
- 自主神經線受壓的徵兆 (影響包括膀胱、肛門、性器官) :
- 日間、或/及 夜間小便頻密
- 大便乏力、便秘
- 更嚴重的會甚至有偶爾失禁微兆
- 性功能、或/及 性需要,有減退的跡象
坐骨神經 痛的常見原因
神經在脊柱附近有一堆的硬骨和軟骨,本有保護神經的作用,但若硬骨或軟骨有什麼變化,就可能會壓迫到神經。因此,常見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,多數與脊柱的病變、受損、發炎、神經根受壓或脊髓狹窄問題所引起疼痛有關。
- 椎間盤突出:
「椎間盤突出」是最常見造成坐骨神經痛的原因。破裂而突出的椎間盤會壓迫椎孔裡的脊髓,導致坐骨神經受到壓迫。
椎間盤是人體兩節脊椎體之間的一個軟而有彈性組織,功能有如避震器,緩衝人體日常活動所受的震動或壓力。倘若劇烈運動、用力過猛、突然遭受外力傷害、甚至體重過重或長期姿勢不良、以及椎間盤本身退化、勞損等,都可能導致椎間盤老化、散失水份、減低承托力,並造成椎間盤周圍的纖維輪破裂,導致其中央的髓核 (軟膠質) 受擠壓而突出,若突出的軟膠質刺激或壓迫到附近的神經,即會引發坐骨神經痛及發炎症狀。每個椎間盤都可能發生椎間盤突出,頸部及腰部活動度多,尤其第四、第五節腰椎及第一節薦椎受力最多,最常出現椎間盤突出。
好發年齡是30至50歲,尤其體重過重、姿勢不正確的久坐上班族、穿細跟高跟鞋、需舉重物的工作者,都是高風險族群。

- 椎體滑脫:
作為兩節脊椎骨中間連接作用的椎間盤,如抓不住上下骨頭,脊椎就會如同土石流,上一節滑到下一節脊椎的前方,造成神經根壓迫或拉扯。
腰椎滑脫的原因可分為後天性及先天性,其中以後天退化性滑脫最常見,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,其中女性患者多於男性,另外還可能是創傷性滑脫,因嚴重傷害,如骨折、椎板斷裂,引起滑脫。先天性最少見,這些患者都是因先天腰椎結構不正常,而容易產生滑脫。
- 脊椎神經管導狹窄:
由於先天性的神經管導狹窄、後天或退化 (如骨刺增生,或脊椎不穏定而導致的病態韌帶增生)、腰椎、盤骨移位、椎體滑脫,令到坐骨神經通過的神經管導路徑變得狹窄,因而令坐骨神經受壓。

- 骨刺:
常發生於頸椎及腰椎處,當脊椎間的軟骨漸漸失去水分、彈性時,脊椎關節面承受壓力就會增加,朝水平方向凸出, 關節邊緣處長出一些骨刺,壓迫到我們的脊髓或神經時,就會造成神經根的病變,引起疼痛、麻木。
一般人超過45歲就會開始長骨刺,男性患者較多,但開始出現症狀的年紀約是65歲以後。
- 腰部或臀部肌肉緊繃:
肌肉緊繃也可能壓迫到神經,最著名的為「梨狀肌症候群」。 - 脊椎腫瘤或神經腫瘤:
萬一長了腫瘤,可能會壓迫到神經。
- 腰椎退化、勞損或受傷:
運動、跌倒、交通意外、因工受傷等, 導致椎間盤破損、或脊椎或盤骨移位,令神經線受壓。
- 脊椎或其附近的軟組織發炎。
- 糖尿病:這是坐骨神經痛裡少數「非壓迫性」的原因,由於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較高,導致身體的神經長時間在高糖分的環境之下,而糖分亦會令身體的神經容易出現病變,引起痛楚。

坐骨神經痛的發病特性:
- 突發性的, 或是
- 持續性的, 或是
- 久不久復發性的(以數星期、月、或年 計), 或是
- 病徵會隨著時間(幾天、幾星期後或以月、年計)復發,而每次復發 病情都可以有所變化、漫延或加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