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叉神经痛 – 简介与治疗

简介

「三叉神经痛」是一种会出现在脸上的阵发性疼痛,这种疼痛常与牙痛、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混淆,因此误诊常有发生。通常病人会先到牙科就医,作了一连串的牙科治疗后却未获改善,才被转诊至神经外科治疗。

根据统计,三叉神经痛的发生率约每10万人中有4.5个人会发生,通常会在眼周、耳周、牙齿周围及脸部引起强烈疼痛、灼热、电击感,与隐隐作痛、或持续性的牙痛不一样,好发于40岁以上的族群,女性发生的机率较多。典型的三叉神经痛,都为单侧脸颊痛,比较少见双侧都在痛的个案。

三叉 神经 痛有不同的治疗方法,进行检查后,医生会按病人实际状况作出建议,助病人回复正常生活。这则简介与治疗概览提供了一些关于三叉神经痛的基本知识,同时就患者及其家属关心的一系列常见问题给予解答。

什么是三叉神经?

人的脑神经共有12对,三叉神经是其中的第五对脑神经,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,主要功能为管理头、脸部、口腔、鼻腔的感觉,以及咀嚼肌的运动,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。三叉神经由眼分支(第一支)、上颚分支(第二支)和下颚分支(第三支)汇合而成,因此被称为「三叉神经」,共同管理脸部表浅感觉。由于第二、三分支是最常发生疼痛的部位,因此常被误认为牙痛。

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症状 ? 怎样与牙痛分辨出来 ?

症状 / 三叉 神经 痛 位置:

  • 脸部疼痛
  • 咀嚼肌痉挛
  • 脸部灼热
  • 脸部电击感
  • 单侧头痛

三叉神经痛常反覆发作,因三叉神经的位置与牙神经非常接近,不少患者常把三叉神经痛误为牙痛。三叉神经的痛是属于瞬间剧痛,严重时会有针刺或电击感,甚至连吹到冷风或洗脸时碰触也会痛,与牙痛的隐隐作痛不同。

三叉神经痛的成因是什么?哪些人容易得到三叉神经痛 ?

三叉神经痛可以被分成三种型态 (三叉 神经 痛 的 原因):

(1) 典型三叉神经痛

第一种「典型三叉神经痛」是最常见的,约占了所有的75%,其疾病起因于典型的神经血管压迫。虽然神经和血管本来就常常相遇相碰,但此处说的受血管压迫,通常是指血管有异状,像是结构太扭曲、太扁平、或位置太边边,或是随着年纪增长,血管失去弹性导致延长、弯曲,当血管压迫到神经,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会失去髓鞘,导致神经讯息传导过程就容易出错,变得太容易兴奋与乱放电,而让患者有阵发性的脸部疼痛。 (部分患者平时会有持续性的脸部疼痛,还有阵发性的烧灼痛感。)

(2)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

第二种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」占了15%,代表有明确的神经疾病诱发了疼痛,例如患者本身有多发性硬化,或长在小脑桥脑处的听神经瘤、脑膜瘤等肿瘤,而压迫到三叉神经,才导致疼痛。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典型三叉神经痛很像,只不过患者可能比较年轻。

(3)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

第三种「特发性三叉神经痛」占了10%,代表找不到原因的三叉神经痛。

总括来说,三叉神经痛好发于中老人身上,70-80%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,高峰年龄为50岁以上,而且以女性发生率较高 。有三高问题、动脉曲张、糖尿病或吸烟者,患此症的机会较高。大多数患者是单侧发病,右侧多于左侧,5%以下为双侧发病。可用抗癫痫药物治疗,让神经不正常放电机会降低,减缓疼痛。也可进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,隔开血管与神经,解除神经长期受到血管压迫造成的「短路」。

临床上,发生疼痛的部位以第二、第三分支最多,第1支最少,但更多的是合并第2支及第3支的疼痛。三叉神经痛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颜面麻木、脸部肌肉抽搐,以及脸歪嘴斜。

三叉神經痛、面痛

三叉神经痛可以怎样预防?

  • 三叉 神经 痛 舒缓:注意头部及脸部保暖。
  • 保持精神愉快,情绪不宜过度激动。
  • 维持充足睡眠,忌疲劳熬夜。
  • 刷牙、洗脸、饮食动作宜轻柔,避免诱发三叉神经痛。
  • 不要吃高温或太烫的食物、避免刺激性饮食。以清淡饮食较佳,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摄取足够营养素。
  • 养成运动习惯,增加身体免疫力。

三叉神经痛可以如何被诊断?

当怀疑有三叉神经痛 时,除了临床诊断,医生有时会配合电脑扫描(CT)检查磁力共振造影(MRI)检查来帮助更准确的三叉神经痛判断。 磁力共振是一种「无辐射、无创伤、无痛楚」的扫瞄造影技术,与带有辐射因素的X光式电脑扫瞄大有不同,进行检查时亦无需注射显影剂。磁力共振可扫瞄身体不同部位,亦可为没有病征人士进行全身的检查,侦测潜在中风或癌症的病征。

治療方案

目前的治療方案:

(1) 藥物治療

三叉神經痛病情初期,可先以藥物治療一、兩個月,一方面借藥物來確定診斷,另一方面可瞭解患者對藥物的療效如何。一般會考慮用於: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、不想開刀、年紀太大、或有其他疾病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。

三叉 神經 痛 藥物 治療方面包括抗痙攣、抗癲癇的藥物、止痛藥、抗抑鬱藥物或肌肉鬆弛劑。部分患者服用藥物後就不需要其他的治療方式,但藥物治療只能治標,不能治本,隨著時間過去,後來藥物可能會失去作用,而且藥物的副作用不小,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因頭暈、複視、肝功能異常等嚴重的副作用而需要停用藥物。

(2) 注射治療:
  • 三叉神經周圍注射療法
  • 半月神經節內注射酒精療法
  • 半月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
  • 以氣球經過針扎入神經孔分隔受壓迫的神經節
(3) 放射治療技術來治療

一般會考慮用於部分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患者。

(4) 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

現時來說,只有外科手術可以根治問題,那就是「三叉神經根微血管微創減壓手術 (MVD)」。

只需要進行4.5小時的三叉神經根微血管微創減壓手術 (MVD),神經外科醫生把病人腦幹的血管和被擠壓的三叉神經線分開,再植入白色的人造棉 (Teflon Felts) ,把三叉神經線與腦部血管動脈環分隔開,再用膠水固定,令神經不再受壓迫,就能根治嚴重的神經痛。

微創手術只會在耳後留下數厘米傷口;手術風險比率約百分之二 (2%),成功率則達到九成 (90%)。

三叉神經痛-1
三叉神經痛-2
三叉神經痛-3-20231206
若拖延治疗,会有什么后果?
  • 神经线长期受压而产生不能逆转的病变,会减低手术的治愈率
  • 社交问题:可能使患者无法从事正常的日常活动
  • 情绪问题:长期痛楚可能导致抑郁症、甚至痛不欲生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