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叉神經痛 – 簡介與治療

簡介

「三叉神經痛」是一種會出現在臉上的陣發性疼痛,這種疼痛常與牙痛、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混淆,因此誤診常有發生。通常病人會先到牙科就醫,作了一連串的牙科治療後卻未獲改善,才被轉診至神經外科治療。

根據統計,三叉神經痛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中有4.5個人會發生,通常會在眼周、耳周、牙齒周圍及臉部引起強烈疼痛、灼熱、電擊感,與隱隱作痛、或持續性的牙痛不一樣,好發於40歲以上的族群,女性發生的機率較多。典型的三叉神經痛,都為單側臉頰痛,比較少見雙側都在痛的個案。

三叉 神經 痛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進行檢查後,醫生會按病人實際狀況作出建議,助病人回復正常生活。這則簡介與治療概覽提供了一些關於三叉神經痛的基本知識,同時就患者及其家屬關心的一系列常見問題給予解答。

什麼是三叉神經?

人的腦神經共有12對,三叉神經是其中的第五對腦神經,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經,主要功能為管理頭、臉部、口腔、鼻腔的感覺,以及咀嚼肌的運動,並將頭部的感覺訊息傳送至大腦。三叉神經由眼分支(第一支)、上顎分支(第二支)和下顎分支(第三支)匯合而成,因此被稱為「三叉神經」,共同管理臉部表淺感覺。由於第二、三分支是最常發生疼痛的部位,因此常被誤認為牙痛。

HKBSSP-三叉神經範圍

三叉神經痛有哪些症狀 ? 怎樣與牙痛分辨出來 ?

症狀 / 三叉 神經 痛 位置:

  • 臉部疼痛
  • 咀嚼肌痙攣
  • 臉部灼熱
  • 臉部電擊感
  • 單側頭痛

三叉神經痛常反覆發作,因三叉神經的位置與牙神經非常接近,不少患者常把三叉神經痛誤為牙痛。三叉神經的痛是屬於瞬間劇痛,嚴重時會有針刺或電擊感,甚至連吹到冷風或洗臉時碰觸也會痛,與牙痛的隱隱作痛不同。

三叉神經痛的成因是什麼?哪些人容易得到三叉神經痛 ?

三叉神經痛可以被分成三種型態 (三叉 神經 痛 的 原因):

(1) 典型三叉神經痛

第一種「典型三叉神經痛」是最常見的,約占了所有的75%,其疾病起因於典型的神經血管壓迫。雖然神經和血管本來就常常相遇相碰,但此處說的受血管壓迫,通常是指血管有異狀,像是結構太扭曲、太扁平、或位置太邊邊,或是隨著年紀增長,血管失去彈性導致延長、彎曲,當血管壓迫到神經,三叉神經的感覺神經會失去髓鞘,導致神經訊息傳導過程就容易出錯,變得太容易興奮與亂放電,而讓患者有陣發性的臉部疼痛。(部分患者平時會有持續性的臉部疼痛,還有陣發性的燒灼痛感。)

(2)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

第二種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」佔了15%,代表有明確的神經疾病誘發了疼痛,例如患者本身有多發性硬化,或長在小腦橋腦處的聽神經瘤、腦膜瘤等腫瘤,而壓迫到三叉神經,才導致疼痛。這類患者的臨床特徵與典型三叉神經痛很像,只不過患者可能比較年輕。

(3) 特發性三叉神經痛

第三種「特發性三叉神經痛」佔了10%,代表找不到原因的三叉神經痛。

總括來說,三叉神經痛好發於中老人身上,70-80%的病例發生於40歲以上,高峰年齡為50歲以上,而且以女性發生率較高。有三高問題、動脈曲張、糖尿病或吸煙者,患此症的機會較高。大多數患者是單側發病,右側多於左側,5%以下為雙側發病。可用抗癲癇藥物治療,讓神經不正常放電機會降低,減緩疼痛。也可進行顯微神經血管減壓術,隔開血管與神經,解除神經長期受到血管壓迫造成的「短路」。

臨床上,發生疼痛的部位以第二、第三分支最多,第1支最少,但更多的是合併第2支及第3支的疼痛。三叉神經痛可能發生的併發症包括顏面麻木、臉部肌肉抽搐,以及臉歪嘴斜。

三叉神經痛、面痛

三叉神經痛可以怎樣預防?

  • 三叉 神經 痛 舒緩:注意頭部及臉部保暖。
  • 保持精神愉快,情緒不宜過度激動。
  • 維持充足睡眠,忌疲勞熬夜。
  • 刷牙、洗臉、飲食動作宜輕柔,避免誘發三叉神經痛。
  • 不要吃高溫或太燙的食物、避免刺激性飲食。以清淡飲食較佳,多吃新鮮蔬菜水果,攝取足夠營養素。
  • 養成運動習慣,增加身體免疫力。

三叉神經痛可以如何被診斷?

當懷疑有三叉 神經 痛 時,除了臨床診斷,醫生有時會配合電腦掃描(CT)檢查磁力共振造影(MRI)檢查來幫助更準確的三叉 神經 痛 判斷。磁力共振是一種「無輻射、無創傷、無痛楚」的掃瞄造影技術,與帶有輻射因素的X光式電腦掃瞄大有不同,進行檢查時亦無需注射顯影劑。磁力共振可掃瞄身體不同部位,亦可為沒有病徵人士進行全身的檢查,偵測潛在中風或癌症的病徵。

治療方案

目前的治療方案:

(1) 藥物治療

三叉神經痛病情初期,可先以藥物治療一、兩個月,一方面借藥物來確定診斷,另一方面可瞭解患者對藥物的療效如何。一般會考慮用於: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、不想開刀、年紀太大、或有其他疾病不適合做手術的患者。

三叉 神經 痛 藥物 治療方面包括抗痙攣、抗癲癇的藥物、止痛藥、抗抑鬱藥物或肌肉鬆弛劑。部分患者服用藥物後就不需要其他的治療方式,但藥物治療只能治標,不能治本,隨著時間過去,後來藥物可能會失去作用,而且藥物的副作用不小,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因頭暈、複視、肝功能異常等嚴重的副作用而需要停用藥物。

(2) 注射治療:
  • 三叉神經周圍注射療法
  • 半月神經節內注射酒精療法
  •  
  • 半月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
  • 以氣球經過針扎入神經孔分隔受壓迫的神經節
(3) 放射治療技術來治療

一般會考慮用於部分不適合進行手術的患者。

(4) 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

現時來說,只有外科手術可以根治問題,那就是「三叉神經根微血管微創減壓手術 (MVD)」。

只需要進行4.5小時的三叉神經根微血管微創減壓手術 (MVD),神經外科醫生把病人腦幹的血管和被擠壓的三叉神經線分開,再植入白色的人造棉 (Teflon Felts) ,把三叉神經線與腦部血管動脈環分隔開,再用膠水固定,令神經不再受壓迫,就能根治嚴重的神經痛。

微創手術只會在耳後留下數厘米傷口;手術風險比率約百分之二 (2%),成功率則達到九成 (90%)。

三叉神經痛-1
三叉神經痛-2
三叉神經痛-3
若拖延治療,會有什麼後果?
  • 神經線長期受壓而產生不能逆轉的病變,會減低手術的治愈率
  • 社交問題:可能使患者無法從事正常的日常活動
  • 情緒問題:長期痛楚可能導致抑鬱症、甚至痛不欲生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